信息发布

这里有公司和相关行业的新闻资讯,您可以在这里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

终于等到了——消费基础设施,商业地产的春天到了?

发布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

毋庸置疑,这个周五刷屏了整个商业地产人朋友圈的一定是消费基础设施的提出。告别了三年疫情防控,在全面恢复经济和扩大消费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发改委和证监会双双发文表示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区商业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消费基础设施,看似当前经济背景下极具智慧的一场及时雨,它真的能帮助广大存量商业项目实现破局吗?


REITs来了,退出就真容易了吗


从国际上的商业不动产市场来看,REITs为资产的退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资产所有者可以把资产以基金的形式切分成小的单位进行交易,减少了退出时对大宗交易的依赖;而投资者进入不动产投资的门槛则可以大大降低,不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REITs一直被认为是“让不动产动起来”的发动机。

然而,事实上想通过REITs让不动产动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且不论国内现在推出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当下与商业地产还没有太大关系,就算是现在商业地产可以进公募REITs,真能在REITs平台上流通的资产恐怕也是凤毛麟角。我们的客户,国内最早的REITs越秀的团队这几年看了多少外面的项目,但真正能被收进去的这么多年下来也就上海一个项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REITs的股息率(DYR:Distribution Yield %)有要求,无论是越秀还是大家所熟知的凯德,股息率近些年基本都在6%以上。而很多项目自己的经营收益率(NOI Yield)都达不到这个数字,这样的资产如果装进REITs的话要么降低了基金的回报,要么就是拉低了市净率(P/B)。

也许有些人还抱着幻想说也许国内REITs不会有这么高的要求,或者想着全球的金融产品回报率都在下滑。但我想说抱歉,即便最终投资者只要求3%的回报,国内公募REITs的四层架构中间多出来的通道成本也足以把资产的回报要求提高到一个让很多项目望而却步的水平。前些日子和券商的朋友聊天时就听很多人在说跟了很多基础设施的项目,最后还是被回报率低挡在了门外。

cb6a833bab90144029f8ce4ad56a6277.png

图1: 国内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资产收益率

当然,除了回报率的问题,项目本身的产权情况、土地性质、抵押情况等等,也会干掉了一大批观望REITs的资产。总之,REITs退出就像创业公司上市一样,给了大家盼头,但要能成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着融资去做REITs?醒醒吧


曾经有朋友问我说:公司现在银行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想看看能否通过REITs来融资。我的回复是,要为了融资那还是别做REITs了。REITs是一种退出手段,想着融资去做REITs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首先,从用钱成本来说,REITs并不见得低。越秀的林总有一次沟通时曾说:如果为了融资,越秀就不做REITs了——因为越秀作为广州的重点国企随时都可以拿到3%左右的资本,而发REITs的利息要6%以上。当然,对很多致力于高周转开发商来说,可能融资成本的确很高,相比之下REITs的利息不算什么。但REITs一般会对募集的资金有一定的用途限制,想着把募集到的钱用去开发住宅或做其他投资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外,一旦做了REITs,这一项目未来的资产增值也不再属于原业主方了,而是属于REITs的投资者。如果出于资金周转的要求,REITs一定不是合适的选择。

那么,既然有更好的融资手段,企业为什么还要去做REITs呢?其实,从根本上来说REITs并不是为了短期的资金,而是加速资产变现退出的需要。设想一下,随着企业不断地进行投资,资产会滚雪球一样的增大,财务报表上的资产总值和折旧摊销都会越来越大,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是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资产出表就成了摆在许多CFO面前的课题。

然而,传统大宗交易的方式周期长且买家有限,在退出时往往业主方都比较被动,同时交易税费和其他相关成本都非常高。因此,REITs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资产出表方式。并且,在REITs退出的过程中资产相比于投资时的增值,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利润和现金流表现。

8a37acdb8a4d48c4ce14dcd418fc481e.png

图2: 融资与退出的差别

因此,无论是公募REITs还是这几年国内备受关注的类REITs,很多时候是基于出表的目的去做的。为了融资去做的,后面违约的风险一定会很高。


别把REITs看作是商业地产的衍生物


做商业地产的朋友在谈REITs的时候,不少人会用“商业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来理解它。商业地产的确是用于REITs的重要资产,但REITs和商业地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说这次消费基础设施的定义,让商业零售类的物业有了进入国内公募REITs的可能,但这一提法的背后,毋庸置疑国家还是想划清它和地产的界限的。更何况相关文件还特别指出“严禁规避房地产调控要求,不得为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变相融资”。

事实上,在全球的REITs领域,非商业地产类的资产占比并非少数。无论是高速公路、桥梁等设施,还是数据中心、场馆、物流园区,甚至是超市、餐厅、学校、医院等等,只要能够产生稳定经营现金流回报的资产都可以做成REITs。而即便是看上去再高大上的零售物业,只要现金流回报不行,REITs也是与你无缘的。

当然,REITs是金融领域的产品。无论哪种形态的资产,要做REITs就必须遵循金融市场的规律——必须有符合投资者要求的收益水平,必须具备可流通的资产价值等等。

d462124e6950694aa9dff53d7bb0a96d.png

图3:北美不同类型REITs的回报率(1994-2018)

这次发改委和证监会的发文,还专门提出了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的特许经营权、经营收益权类项目,基金存续期内部收益率(IRR)原则上不低于5%;非特许经营权、经营收益权类项目,预计未来3年每年净现金流分派率原则上不低于3.8%。这一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门槛,本质上还是由于金融端的回报要求问题。虽说3.8%的门槛已经比境外REITs低了许多,但国内大量的购物中心项目的资产收益率其实还是达不到的,这些资产要想装入REITs其实还是有蛮大挑战的。因此,即便消费基础设施的窗口开了,最后能否做成REITs,还是要看资产本身能否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


走向金融化改变不了运营的本质


有人把商业地产看作“资本的游戏”,是因为商业地产背后强烈的投资属性。这某种程度上也没有错,但我个人并不主张这么去思考商业地产。资本与资产虽说一字之差,但在管理视角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资本重在投资与退出,资产却重在运营和管理。打通了REITs通道,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靠资本的红利生存。资产走向金融化,仅仅是让企业的投资多了一条退出的通道,并为不动产业务的持续循环造血,这改变不了不动产业务运营的本质要求。

没有良好运营的项目,无法满足REITs的回报要求,即便装入了REITs也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而作为REITs的管理方,要保障基金具有良好的市净率和流动性,必然也会对各项资产的运营表现提出要求。

国内的公募REITs未来会如何披露还有待观察,但境外的REITs每年的年报,是必须披露出各项重要的运营数据的,如:各项物业的财务指标、出租率、净营业收入(NOI)、租金情况、费用情况、租约情况、重点租户情况等等。这些业绩表现的好坏,直接会对REITs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资管收益及后续资产退出的回报水平。

因此,资产管理本质上还是依托于运营能力的提升。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了运营,金融化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助力;否则,金融化只能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柄利刃。
一些具有远见的商业地产企业,在走向金融化之前都会借助百思空间的管理方案,来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对经营环节的收入提升和费用控制,确保回报目标的实现,进而为金融化退出做好准备。

67a0d25111e82a4263d77387ffb5e396.png

图4:金融化退出对运营管理要求

消费基础设施REITs的推出,对持有商业资产的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不是所有的企业最终都会走向REITs。但是,正确地认识REITs的意义和要求,对于资产管理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明确资管目标对运营提升的要求,才能更加合理地制定资管策略,从而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上少走弯路。

方案咨询预约演示价格咨询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以咨询+系统提供最优的智慧化服务